近年來,衡東縣高度重視新興領域黨員發展工作,堅持多措并舉,通過“儲、選、育、管”四步工作法,推動新興領域黨員發展工作取得較好成效,為促進新興領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注重源頭“儲”,建好發展黨員“蓄水池”。一是加強統籌規劃。定期對新興領域黨員隊伍現狀、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儲備情況開展分析研判。實行“雙向培養”制度,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注重從231家“四上”企業、60多個有影響力的社會組織中發現優秀分子,及時吸納培養。二是加強分類指導。65家非公企業黨組織建立了一線優秀青年員工的素質檔案,通過全面分析、精心培養、認真考察,及時吸收條件成熟的優秀青年入黨。在新社會組織中,將40余名社會組織管理人才納入組織培養視野。在新就業群體中,摸排出快遞物流、外賣、電商、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企業及網點21個,新就業群體843名,有效延伸在新業態新就業群體中發展黨員的服務觸角。三是加強人才儲備。大力實施黨員“創客”培育計劃,緊盯技術創客“好苗子”,在東健藥業、湘油泵等民營企業建立黨員“創客”工作室,以青年創客、技術帶頭人、志愿服務先行者等優秀人才為重點儲備,近兩年,新增技術創客入黨申請人60余名。在產業工人集聚的重點領域,推動基層黨組織負責人重點聯系培養車間負責人、班組長等,引導勞動模范、“青年小匠”等向黨組織靠攏,不斷做大“蓄水池”。
嚴格標準“選”,把好發展黨員“入口關”。一是全面摸清底數。采取構建“1+N”(“1”即縣委兩新工委,“N”為綜合行業黨委、園區企業黨委、業務主管單位、鄉鎮等)摸排體系,全面摸排新興領域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的基本情況,建立信息臺賬,夯實發展黨員工作基礎。二是堅持擇優發展。堅持“三個優先”原則,即優先發展35歲以下青年骨干、優先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技術人才、優先吸納參與基層治理的活躍分子。近兩年,共吸納“青年骨干”“技術尖兵”“勞動模范”“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70余名,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和擬發展對象培養。三是嚴格發展程序。堅持按照發展黨員的“五個環節、二十五個步驟”規范操作,嚴格落實10種情形的重點對象入黨備案審批制度,確保新發展黨員政治合格、質量過硬。縣級層面統一、規范印制《兩新組織發展黨員全程紀實檔案》,按照“一人一檔”全程紀實管理,組織多部門聯合審查,堅決防止“帶病入黨”。
構建矩陣“育”,打好培養教育“組合拳”。一是注重思想教育。依托“1+4+1”黨校體系,利用縣委黨校、企業黨校等平臺,對全縣新興領域黨組織書記和黨建骨干進行全員輪訓,常態化開展“羅帥精神鑄先鋒 ‘新’心向黨踐忠誠”主題實踐等一系列活動,引導新興領域黨員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政治自覺,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在新興領域落地生根。二是注重幫帶培養。通過建立“導師幫帶”機制,由經驗豐富的黨組織書記或黨員擔任導師,對新黨員或入黨積極分子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幫帶。同時,從行業主管部門選派160余名黨建指導員進駐企業,指導開展黨員發展和教育工作。三是創新活動載體。利用信息化手段,構建“線上+線下”雙軌并行的教育網絡。線上利用學習強國、紅星網、紅星云等開展“指尖學習”;線下利用黨員活動室、紅色驛站、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等黨建陣地,針對性設置靈活便捷、形式多樣的讀書角、微課程。利用“一月一課一片一實踐”主題黨日、黨員過“政治生日”等活動,大力開展“暖企助企”大走訪大調研,引導新興領域黨員通過座談交流、學習研討等研究對策、解決問題。
動態跟蹤“管”,耕好發展黨員“責任田”。一是明確工作職責。在縣委組織部的統籌指導下,壓實縣委兩新工委的牽頭抓總責任,明確行業主管部門的“管行業就要管黨建”責任,推動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強化黨組織書記的“第一責任人”職責,通過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確保黨建工作任務落實到位。二是定期述職問效。通過建立述職評議考核制度,將新興領域黨員發展工作納入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確保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三是強化督查指導。縣委兩新工委經常性深入新興領域基層黨組織開展調研指導,將16個標桿黨支部作為直接聯系點,每年對新黨員檔案進行全覆蓋核查,掌握工作情況,幫助解決問題。將發展黨員與評星定級、評先評優等掛鉤,推動新興領域基層黨組織和相關責任人履職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