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衡東縣把黨員檔案管理標準化建設作為提高發展黨員質量、推動黨員精細化管理、促進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重要抓手,通過夯實基層基礎、打造示范標桿,實施“檔案管理提升”工程,全面提升黨員教育管理工作質效,推動基層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
建好陣地規范黨員存檔
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總體思路,實施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確保黨員檔案保存有場所、管理有制度、安全有保障,為全縣15700余名農村黨員貼上“身份標簽”。配備優質硬件設施。根據“六有六防”要求,各鄉鎮結合自身實際,按照遠離水源點、避開頂樓和地層的原則,選取20平米左右、布局合理、使用方便、安全保密的場所建立黨員檔案室,購買配備滅火器、溫濕度測量儀、監控等設備,2024年全縣新建、改造黨員檔案室14個,新增密集檔案柜120余組,新換檔案盒3400余個,檔案室標準化建設質量大幅提升。安排專業管理人員。各鄉鎮選配2名政治可靠、責任心強的檔案管理員,明確工作職責,細化職責劃分,嚴格實行工作人員調整備案制,嚴格落實先培訓后上崗、人員變動工作交接等工作要求,通過專人專辦、專人專管,做到“一人一檔、一檔一碼、一事一錄”,確保檔案隨時可查,情況隨時掌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統一建立黨員檔案收集歸檔、查(借)閱登記、轉遞接收、保管保密、設施維護等6個黨員檔案管理制度,形成責權明晰的管理體系,規范檔案管理制度上墻、工作責任上墻、保密條例上墻,實現黨員檔案“有家可安、有據可查、有章可循”,確保黨員檔案室管理規范有序。
細分流程提升管理水平
將黨員檔案工作進一步劃分明確,對黨員檔案實行精細化管理,提升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科學化水平。規范入黨資料,促黨員發展提質。圍繞發展黨員各個環節程序要求,精心制作黨員檔案歸檔目錄,明確入黨申請書、入黨志愿書等硬性存檔材料7項,明確具體標準,提供參照樣板,對每名發展黨員人選進行檔案審核歸檔,以規范黨員入黨資料倒逼發展黨員程序規范,嚴格把好黨員發展“入口關”。開展檔案評審,促黨員教育增效。縣委組織部組織17個鄉鎮組織委員開展黨員檔案交叉評審,對交叉評審發現的問題,堅持問題導向,采取專題培訓、現場觀摩等方式,赴吳集鎮、甘溪鎮等黨員檔案示范點開展現場教學,快速提升黨務工作者專業化水平。楊橋鎮組織全鎮黨組織書記、黨建專干集中評審黨員檔案,面對面講解黨員管理注意事項,手把手指導解決基層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各基層黨組織結合“一月一課一片一實踐”主題黨日,對黨員檔案評審反饋的問題進行整改,推動黨員常態化接受黨性教育。做好平臺管理,促黨員轉接高效。優化紙質版黨員檔案登記簿,做到黨員管理信息庫與黨員檔案登記簿、支部黨員名冊相一致。建立電子化黨員檔案登記簿,明晰每名黨員檔案存放位置、材料存檔情況,實現黨員檔案“一鍵可查”,高效完成轉入轉出登記,并對轉入的黨員檔案進行嚴格審核,對轉出的檔案進行跟蹤管理,做到“檔隨人走”,確保接收檔案必完整、轉出檔案必有向。
清理檔案凸顯組織優勢
采取“一審二核三查”的辦法,對黨員檔案進行全面清理,通過清理檔案找黨員、聚人才、促發展,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功能、政治功能不斷增強。清檔案找黨員,強化黨性觀念。針對部分農村黨員有檔無人、有人無檔、黨員信息不實、檔案材料不全等問題,開展“清檔案找黨員”活動,通過清查檔案,幫助35名流動黨員“安家”,落實92名黨員檔案按程序補辦相關證明,發送695個課件供流動黨員線上參加教育培訓。各基層黨組織常態化開展黨員“政治生日”活動,廣大黨員身份意識、黨性意識、責任意識進一步得到增強。清檔案聚人才,發揮黨員作用。邀請離退休老黨員干部參與檔案整理,全面激發工作熱情,對年輕黨員開展傳幫帶。在清查黨員檔案過程中,各鄉鎮深挖區域資源,三樟鎮持續厚植“湘商回歸”沃土,引導黨員人才回鄉創業、回鄉投資,做大做強“三樟黃貢椒”,助力“衡東土菜”行業;霞流鎮李花村強力推進黨員“創客”行動,黨員“創客”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當好推介家鄉的“宣傳員”、經濟發展的“助推員”、服務群眾的“勤務員”,共建“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達1300萬元。清檔案樹形象,突出黨建引領。把規范農村黨員檔案管理工作納入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內容,作為全縣“基層黨建三大創新項目工程”之一。甘溪鎮以推動標準化黨員檔案工作為契機,促進基層黨建工作全面標準化、規范化。榮桓鎮以黨員檔案標準化建設為契機,突出黨建引領,通過黨員檔案工作賦能紅色研學教育培訓示范基地建設。洣水鎮興東社區利用黨員組織關系排查和清理黨員檔案的機會,著力樹立起一面“黨群之家、城市菜園、幸福家園”的“引領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