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楊煙里曉寒輕,人間最美四月天。今年4月22日是第49個“世界地球日”,在這個向地球家園表達敬意的特殊日子里,我們向全社會呼吁,珍惜自然資源,呵護美麗國土,目的是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對自然資源國情國策的關注和認識,增強全民資源憂患意識,讓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地球是人類的母親,給人類生存發展提供了最基礎的自然資源。近代以來,人類社會發展取得空前成就,但同時也對自然資源環境造成破壞。珍惜自然資源,對于擁有全世界1/5人口,陸地面積卻僅約全世界1/15,人均資源能源擁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中國,意義重大。從湖南來看,人均耕地0.87畝,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1.5%,已探明礦產資源潛在價值排全國第16位,人均排全國32位。實現人與社會和諧共生,必須按照黨的十九大要求,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珍惜自然資源,呵護美麗國土,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地球是人類共同的母親,也是人類能夠得以生存的唯一家園。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這個規律誰也無法抗拒。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但我們在快速發展中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成為明顯的短板,成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這樣的狀況,必須下大氣力扭轉。
珍惜自然資源,呵護美麗國土,要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發力點,讓三湘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珍惜自然資源,呵護美麗國土,要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堅持把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構建科學適度有序的國土空間布局體系、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產業體系、約束和激勵并舉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綠色行動體系,加快構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三大紅線,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建設。
珍惜自然資源,呵護美麗國土,要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面對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我們要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把發展的基點放到創新上來,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要樹立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全面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倡導推廣綠色消費,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風尚。要以實施鄉村振興為抓手,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加大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努力增強廣大人民群眾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