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8-15
附件1:
2024年度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自評報告
一、單位基本情況
(一)部門主要職責
(一)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縣有關科技和工業信息化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組織起草科技和工業信息化發展領域的規范性文件并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研究提出推進產業調整、產業集聚、工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及管理創新的政策建議;負責本部門依法行政工作,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指導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加強質量管理工作。
(二)負責全縣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日常經濟運行調節,編制并組織實施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經濟運行調控目標、政策措施;監測分析近期全縣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經濟運行態勢,統計并發布相關信息,統籌協調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并提出政策建議。
(三)牽頭擬訂科技和工業信息化發展規劃、計劃及產業政策;負責擬訂全縣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戰略;擬定促進民營企業發展政策、規劃、計劃并組織實施;綜合管理全縣工業經濟,指導協調和服務工業企業;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改造結合。
(四)指導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技術進步、技術創新;推進工業行業體制改革和管理創新,推進產學研結合和科研成果產業化:推進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組織實施相關科技重大專項。
(五)組織擬訂工業企業技術進步的發展戰略、規劃和高技術產業中涉及生物醫藥、新材料、信息產業等的規劃、政策措施,并組織實施;編制和組織實施技術改造規劃,提出工業和信息化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方向(含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
(六)負責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宏觀指導:擬訂全縣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中長期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協調推進工業向園區集聚,促進產業集聚、優化升級和企業集群發展;擬訂政策重點扶持中小企業的項目及資金投入方向,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會同有關部門管理全縣中小企業專項發展資金;推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和全民創業;綜合協調有關部門擬訂促進全縣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改革措施,協調解決有關重大問題。
(七)參與擬訂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規劃:擬訂并組織實施工業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政策:承擔工業企業的節能考核和監察工作;組織推進清潔生產工作;組織協調相關重大示范工程和相關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推廣應用。
(八)擬訂全縣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信息安全發展戰略、規劃,指導、協調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統籌推進工業領域信息化工作:推動跨行業、跨部門的互聯互通和重要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共享;負責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國防動員有關工作:推進全縣工業領域信息化建設:承擔通信行業管理工作;協調全縣公用通信網、互聯網、廣播電視網和其他專用通信網的規劃和建設,促進網絡資源共享。
(九)負責推動軟件業和信息服務業和數字產業的發展,協調解決有關重大問題;推動軟件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軟件服務外包;指導協調相關技術開發和產業發展;依法監督管理信息服務市場;研究擬訂并組織實施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產業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措施;擬訂科技和工業信息化領域招商政策,做好全縣科技和工業信息化領域招商引資工作,協調項目開工、建設等工作。
(十)承擔消費品、原材料、裝備等行業管理工作:指導生產企業的物流外包工作,促進企業內部物流社會化;組織協調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國內區城合作、國際產能合作;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利用外資和承接產業轉移工作;研究擬訂工業和信息化領域“走出去”和“引進來”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措施并組織實施;配合推進先進制造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十一)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創新引領開放呢起戰略;統籌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指導區域創新發展、科技資源合理布局和協同創新能力建設,推動科技園區建設;統籌推進全縣創新體系建設和科技體制改革,會同有關部門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指導科研機構改革發展,推動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承擔推進科技軍民融合發展相關工作,推進全縣重大科技決策咨詢制度建設;擬訂科學普及和科學傳播規劃、政策,組織實施科普計劃;統籌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
(十二)牽頭建立統一的縣級科技管理平臺和科研項目資金協調、評估、監管機制;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優化配置科技資源的政策措施建議,推動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建設,協調管理縣級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并監督實施;編制縣級重大科技項目計劃并監督實施,統籌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顆覆性技術研發和創新,幸頭組織重大技術攻關和成果應用示范。
(十三)擬訂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建設規劃并監督實施,參與編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監督實施,牽頭組織重點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建設,推動科研條件保障建設和科技資源開放共享。
(十四)組織擬訂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科技促進農業農村和社會發展的規劃、政策和措施。組織開展重點領域技術發展需求分析,提出重大任務并監督實施。
(十五)牽頭縣級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擬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促進產學研結合的相關政策措施并監督實施。指導科技服務業、技術市場、科技金融結合和科技中介組織發展。
(十六)負責國家、省、市科技獎勵和基金項目的推薦工作。負責科技監督評價體系建設和相關科技評估管理,指導科技評價機制改革,統籌科研誠信建設;組織實施創新調查和科技報告制度,指導科技保密工作。
(十七)擬訂科技對外交往與創新能力開放合作的規劃、政策和措施,組織開展國際和區域科技合作與科技人才交流。指導相關部門對外科技合作與科技人才交流工作。
(十八)負責引進國外和國內智力工作;擬訂全縣重點引進外國專家總體規劃、計劃并組織實施,建立國外和國內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團隊吸引集聚機制和重點國內外專家聯系服務機制;擬訂出國(境)培訓總體規劃、政策和年度計劃并監督實施;會同有關部門擬訂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和政策,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組織實施科技人才計劃,推動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十九)管理縣直工業企業,指導國有、集體工業企業改革,會同相關部門組織企業改制。
(二十)負責國防科技工業的綜合協調和管理。
(二十一)負責本行業、領域的應急管理工作,對本行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二十二)完成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二)人員編制情況
本單位由科工信局機關(包括9個股室)和三個二級機構構成,其中:9個股室分別為辦公室、政工人事股、行政審批服務股、經濟運行、中小企業股、科技規劃股、高新技術 發展股、軍民融合股、信息化股;三個二級機構分別為:衡東縣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科技服務中心、衡東縣企業發展服務中心。
本單位現有編制32人,股室9個,實有在職人員25人(其中行政10人,事業15人),退休人員59人,遺屬8人。
二、預算支出及績效情況
(一)部門預決算情況
1.部門預算情況
2024年年初預算安排收入741.28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撥款741.28萬元;2024年年初預算安排支出741.28萬元,其中:基本支出514.28萬元,項目支出227萬元。
2.部門決算情況(含年中預算追加情況)
2024年決算總收入3141.93萬元,較預算增加2400.65萬元,總支出3141.93萬元,其中:基本支出550.91萬元,占總支出的17.53%;項目支出2591.02萬元,占總支出的82.47%。差異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有其他收入49.78萬元和增加了項目支出。
3.“三公"經費執行情況
2024年“三公"經費預算數5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0萬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2.5萬元,公務接待費2.5萬元。“三公"經費決算數3.22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0萬元,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2.15萬元,公務接待費1.07萬元。
4.政府采購執行情況
2024年度政府采購支出0萬元,其中:貨物0元,工程0萬元,服務0萬元。
5.資產管理情況
2024年年末資產總額276.44萬元,負債總額117.47萬元,凈資產158.97萬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固定資產賬面原值267.87萬元,在用資產267.87萬元,資產使用率100%。
(二)資金使用及績效情況
1.整體績效目標完成情況
整體支出完成情況良好,年初預算為741.28萬元,全年預算數為3141.9萬元,全年執行數為3141.93萬元,執行率為100%,其中:基本支出550.91萬元,占總支出的17.53%;項目支出2591.02萬元,占總支出的82.47%,主要原因是增加對規上工業企業的發展資金和對規上工業企業的補助。
2.項目績效目標完成情況
(1)2023年全縣納稅大戶、推進新型工業化優秀企業獎勵資金,全年預算為685.2萬元,全年執行數為685.2萬元,執行率為100%。
(2)2023年企業研發費用輔導專項資金,全年預算為30.5萬元,全年執行數為20.5萬元,執行率為67.21%,主要是沒及時結算。
(3)產業鏈工作經費,全年預算為80萬元,全年執行數為70萬元,執行率為87.5%,主要是沒及時結算。
三、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資金年初不能準確預估,支付進度不能科學把握。在以后年度要加強跟財政預算等支出等相關部門的銜接,盡量精確地做好預算支出。
四、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無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衡東縣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
2025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