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頁面:
首頁
> 政務公開
> 衡東鄉鎮信息公開目錄
> 大浦鎮
> 法規文件
來源:大浦 ???? 發布時間:2024-10-10
各村(社區)、駐鎮各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進一步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成果,切實抓好農村人居環境大整治,著力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大提升,根據上級安排部署,現在我鎮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大整治大提升行動,具體方案如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落實《衡陽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 年)》等市、縣精神,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力度,不斷提升我鎮農村人居環境水平。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不搞一刀切、齊步走,避免村村一樣;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提倡微改造、精提升,杜絕大拆大建;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嚴禁搞脫離實際的“樣板工程”“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堅持發動依靠群眾,不搞大包大攬;堅持問題導向,從嚴整治,曬短亮丑促問題整改,張榜公示促比學趕超。
深入開展治房、治水、治廁、治垃圾、治“五亂”五大整治行動,積極開展村莊規劃、基礎設施、鄉風文明、鄉村治理四大提升行動,全面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力度,全域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確保 2024 年我鎮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進入全縣先進行列。按照“一拆二改三清四化”總要求,開展強力整治,解決一批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突出問題和頑瘴痼疾,提升農村環境的整潔度、美觀度。
1.動員部署階段(2024 年3月中旬之前)。召開全鎮農村人居環境大整治大提升行動動員會,進行全面動員、全面安排部署,全鎮掀起重視農村人居環境、狠抓農村人居環境的良好氛圍。
2.整治攻堅階段(2024年3月中旬—9月)。以攻堅的姿態狠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按照“一周一督查、一周一督辦整改、一月一排名通報”的節奏,解決我鎮一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突出問題和頑瘴痼疾,基本完成國、省干道沿線和村級主干道等重點部位的整治任務。
3.鞏固拓展階段(2024年10—11月)。鞏固農村人居環境大整治大提升行動工作成效,確保問題不反彈。繼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向面上延伸拓展。
4.總結提升階段(2024年12月)。召開鎮農村人居環境大整治大提升行動總結大會,對工作進行全面總結,評選年度先進村(居)。對各村(居)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大整治大提升行動的經驗和做法進行總結提煉,宣傳推廣典型經驗和做法,將一些成功經驗轉化為制度性成果。不斷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關制度和機制,制訂并完善精品村、美麗(和美)鄉村、美麗屋場、美麗庭院建設標準。
5.常態化治理階段(2024年以后)。按照標準化理念,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向常態化、標準化、規范化轉變。每年建設一批精品村、美麗(和美)鄉村、美麗屋場、美麗庭院,推動連點成線、連線成片,逐步化“盆景”為“風景”。
二、工作重點
(一)開展治房攻堅行動。對“違建房”“危舊房”“空心房”“偏雜房”和殘垣斷壁進行全面清理,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進行拆除或修繕。開展廢棄豬圈牛欄、破損遮陽(雨)棚、“大棚房”和農業設施用房專項清理行動,堅決清理違規違法搭建的鋼架、彩鋼、磚混建筑物、構筑物。
(二)開展治水攻堅行動。按照“保”飲水、“治”污水、“消”黑水的思路,精準推進農村飲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體“三水同治”,探索農村低成本污水處理方式。加快我鎮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度,確保污水處理廠盡早投入使用,保持常態化運行。因地制宜建設集中式、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加大農村改廁力度,突出餐廚廢水、洗滌廢水、廁所廢水等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動態消除農村黑臭水體。落實“河長制”,常態化開展河道保潔,及時清理溝渠垃圾、淤泥。
(三)開展治廁攻堅行動。全面完成上級下達改廁任務,全面落實“首廁過關制”,確保改廁質量。加強已改戶廁維護,確保能用好用,及時排查整治問題廁所。加大旱廁排查拆除力度,全鎮基本實現國、省干道沿線和村級主干道沿線旱廁清零。
(四)開展治垃圾攻堅行動。健全“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的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置設施和模式。根據實際需要購置更新垃圾桶、垃圾箱,逐步取締露天垃圾收集池。大力開展“三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常態化開展環境衛生保潔,全面清理衛生死角。探索推進垃圾分類,按照“可回收垃圾進行利用或出售、有機垃圾就地漚肥、有毒有害垃圾規范化處置、其他垃圾進入收運處置體系”,不斷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引導村民做好分類工作,探索適合農村的垃圾分類方式,推進垃圾減量和垃圾資源化利用,減少垃圾轉運成本。
(六)開展村莊規劃提升行動。強化新建農房規劃管控,加強對農房屋頂、立面、高度、體量、色彩、材質、圍墻等風貌要素管控,推動村域內農房風貌相對統一、整體協調,加強村莊建筑風貌引導,厚植法治文化、湖湘文化、紅色基因,促進村莊形態與自然環境、傳統文化相得益彰。加強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保護,積極推進傳統村落掛牌保護。
(七)開展基礎設施提升行動。推動農村公路提質改造,深化農村公路“路長制”,建設一批“四好農村路”,打造一批“最美農村路”。扎實開展路域環境衛生整治。鼓勵支持對農村道路進行適度的拓寬、黑化、綠化、亮化,根據需求建設農村資源路、產業路、旅游路等。支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通過微改造建設“六小園”(小田園、小果園、小菜園、小花園、小樂園、小書園),打造“美麗屋場”“美麗庭院”。
(八)開展鄉風文明提升行動。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繼續在各村(居)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深入推進移風易俗,簡辦紅事白事,發揮村規民約引導作用和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社會監督作用,重點破除天價彩禮、大操大辦、盲目攀比等陳規陋習。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發揮衡陽群眾、鄉賢能人、“五老”隊伍作用,大力開展“習語連心”“微宣講、大振興”“村(居)公益人”等文明新風培育實踐活動,組織一批“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文明家庭” “最美公益人”“清潔衛生戶”等先進典型評選,營造“講文明、樹新風、美環境”的濃厚氛圍。
(九)開展鄉村治理提升行動。積極探索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堡壘作用,充分激發村級自治組織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總結提煉鄉村治理標準化試點經驗,健全完善鄉村治理系列標準。緊扣基層黨建基本制度、基本任務的規范落實,建立科學合理的標準,促進黨建工作上臺階。以標準化思維復制推廣清單制、積分制、“屋場懇談會”“灣村明白人”等鄉村治理新模式。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壓實主體責任,堅持鎮、村(居)“一把手”掛帥出征、帶頭研究部署、帶頭督促落實,經常調度工作進展情況,分管鎮、村(居)干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上。充實鎮、村(居)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力量,配齊配強工作專班,提升工作效能。各村(居)要按照成立一套班子、出臺一個方案、制定一個考評辦法、發布一個排名榜、召開一次現場推進會、樹立一個(或幾個)示范點的工作路徑加快推進。進一步細化工作責任,推行“黨建+微網格”,落實微網格“一長兩員”(黨員網格長、衛生保潔員、衛生監督員)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職責。
(二)強化督查激勵。由鎮人居環境整治辦組織開展常態化督查督導,必要時由鎮紀委牽頭組織開展專項督查,對發現的問題實行“一單四制”(問題清單、交辦制、臺賬制、銷號制、通報制)管理,并根據督查和整改情況鎮每月發布一次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紅黃榜”,對各村(居)進行排名。每個季度召開一次現場推進會,納入季度紅榜的村(居)作典型發言,納入季度黃榜的村(居)作表態發言。
(三)強化資金保障。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堅持農民主體,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相結合,不斷提高農民參與度,拓寬社會參與途徑,引導各方力量共同參與鄉村建設,完善“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共建共享機制。按照“群眾籌集、財政獎補、社會捐助、聯點單位幫扶、村級集體經濟安排”的思路,以及創新群眾自己的事情自己辦、群眾家門口的事情自己辦、群眾投工投勞投料、以工代賑等辦法,建立健全多元化資金籌措機制。
(四)強化追責問責。各村要嚴格按照要求,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制定工作方案,壓實工作責任,確保農村人居環境大整治大提升行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對工作進展慢、工作成效差的,進行約談和通報,并嚴肅追責問責。對每周督查督導整改工作不到位的,由鎮人居環境整治辦對該村進行提醒并形成工作臺賬,對納入月度黃榜的村(居)由鎮分管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負責人對分管村干部進行約談,對連續兩月納入月度黃榜的村(居)需向鎮人居環境整治辦書面說明情況,對納入季度黃榜的村(居)由鎮黨政主要領導對村(居)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對連續兩個季度納入黃榜的村(居)不得參評農業農村或鄉村振興領域鎮級和鎮級以上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