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頁面:
首頁
> 政務公開
> 衡東鄉鎮信息公開目錄
> 洣水鎮
> 法規文件
來源:鎮黨政辦 ???? 發布時間:2020-11-27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農村黨組織增強自身實力、拓展服務功能,提升凝聚力、戰斗力的有效途徑,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中共衡東縣委辦公室、衡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衡東縣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三年(2019-2021年)行動方案(試行)》的通知(東辦發[2019]55號)文件要求,為全面提升我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整體水平,結合我鎮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切實落實中央堅持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進高質量發展,以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等要素的有效利用為基礎,以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為目標,加大政策、資金、項目等扶持力度,探索領辦實體、提供服務、混合經營等多種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因村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多措并舉,形成穩定多元的收入來源、持續有效的增收機制和規范健全的管理制度,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總量增長,進而增強村級組織帶領群眾致富、開展公共服務、不斷改善民生的能力。
二、目標任務
到2020年底,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減半,4個省級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至少達到5萬元以上;到2021年底,5萬元以上村達到10個以上,力爭有達到30萬元以上集體經濟收入的村。初步建立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穩定增長機制,村級集體經濟逐年增加,不斷滿足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服務和管理的支出需要,保障基層組織高效運轉,村“兩委”引領發展、帶動致富、服務群眾能力顯著增強。
三、基本原則
——堅持統籌推進、重點突破。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與發展縣域經濟、脫貧攻堅、推進農業產業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結合起來,統籌部署,協同推進。
——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充分考慮不同村(社區)的差異性,穩妥把握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和實現形式,充分利用現有資金、資產和資源,選準產業、項目和載體,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與縣、鄉鎮、村產業發展方向以及群眾實際需求相結合,堅持分類施策、梯次推進,試點先行、久久為功,既要高效發展,又要量力而行,避免一哄而上、急于求成或盲目投資。
——堅持村級主體、市場主導。充分發揮村級組織主體作用,增強村級組織發展集體經濟的內生動力,遵循市場規律,尊重農民意愿,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和市場需求緊密結合,有效對接。
——堅持守住底線、防范風險。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在推進體制機制破舊立新過程中,守住土地所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底線,守住生態保護紅線,守住鄉村文化根脈,高度重視和有效防范各類政治經濟社會風險。
——堅持農民主體、共享發展。發揮農民在村級經濟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切實保護農民權益,運用好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機制,調動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提升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發展模式
各村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參照以下模式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也可多種模式并行,探索多元化經濟發展模式。
(一)土地經營模式。一是直接發包。村集體有機動地的,通過對土地經營權外發包形式獲取租金收入。二是集成反包。村集體沒有機動地的,在尊重農戶意愿的前提下,可依法依規將農戶承包分散的土地經營權流轉集中起來,統一規劃和布局,將經營權發包給種植大戶或農村經營主體,獲取收入。三是入股分紅。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可采取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折價入股方式,把土地產權轉化為股權,按比例獲取收入。四是實施土地增減掛鉤。村委會包干實施土地增減掛鉤項目,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二)盤活集體資產模式。一是自然資源租賃。將村集體的林地、水面等自然資源承包租賃出去,收取承包費,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二是閑置資產租賃。將村集體閑置的辦公用房、校舍、倉庫、院落等資產承包給業主經營,收取一定的承包費,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三)開發集體資源模式。一是開發自然資源。堅持開發利用與保護生態環境相統一,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招商引資或自主開發等形式,開發利用現有荒山、荒地、荒水、荒灘、林地等資源,在開發經營中獲取收入。二是自然資源入股。把山地、林地、水面等產權作為股份,采取與投資人合伙經營、按股分紅的方式獲取收入。
(四)領辦合作社模式。村黨組織結合本村產業發展實際,本著集體增收、農民增利的原則,領辦創辦專業合作社,發展“一村一品”或庭院經濟。一是參與經營。通過提供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服務,提取利潤,增加集體收入。二是入股分紅。可將本村土地、資金、農業機械等入股合作社,按收入比例獲取分紅。三是爭取項目。以合作社名義,爭取上級政策扶持,資金落地后,按村集體與合作社貢獻大小合理分配,再次投資,增加收入。
(五)實體興村模式。一是創辦實體型。依托本地資源或區位優勢,利用上級扶持政策、產業項目等,采取自辦或招商引資的方式,通過經營獲取收入。二是股份合作型。在創辦實體的基礎上,引導鼓勵本村、本組種養殖大戶、農戶入股,按股權比例獲取收益,實現共同富裕。
(六)服務創收模式。一是生產服務創收。由引領部門、項目單位投入或集體募集資金購置大型農機具,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獲取收入。二是勞務服務創收。鼓勵村級組織牽頭成立勞務服務隊或物業公司,組織農民承接工程項目、向外輸出勞務,增加收入。三是代理服務創收。為金融、保險、郵政、廣電、移動通信等企業代理服務獲取收入。
(七)電商聯盟模式。依托各電商平臺,由村集體領辦、創辦及協調服務,發展青年創業、貧困戶創業、返鄉農民創業、企業帶動、村級服務站帶動等模式,通過線下體驗,線上訂購,代理銷售農產品,代購各類家電、日用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八)產來發展模式。依托產業扶貧,大力發展產業項目,以集體入股,貧困戶共同參與,利益實行“誰發展、誰享受”的形式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九)其他發展模式。因資源條件和發展稟賦不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模式也不盡相同,一定要因村制宜,探索符合本村實際的發展模式。同時,鼓勵創新,做好風險評估,做好審核把關。
五、獎勵措施
按照縣委要求獎勵資金全部至各村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對村集體經濟發展較好的村,我鎮將按照考核情況,評選一批優秀村進行適當的資金獎扶,并對這些村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和鼓勵。
六、組織領導
成立洣水鎮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由黨委書記擔任組長,專職副書記、分管組織、農業、國土的副職任副組長,駐鎮派出所所長、財政所所長、基層黨建辦公室主任、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辦公室主任、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政務服務中心主任等為成員,分管組織的副職具體負責我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各聯點的領導要擔負各村集體經濟發展工作的指導員,制定符合各村實際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