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頁面:
首頁
> 政務公開
> 衡東鄉鎮信息公開目錄
> 南灣鄉
> 重大民生信息
來源:南灣鄉人民政府 ???? 發布時間:2024-06-28
在鄉黨委、政府和縣相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南灣鄉新南村立足盛產楠竹這一資源稟賦,聯合周邊2個村成立衡東縣新南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投資400萬元,建設集生產車間、材料區、生活區等功能于一體,占地面積近4000平方米的高標準廠房,大力發展竹木加工產業,推深做實我縣“黨建聯建、產業聯片、鄉村聯興”發展模式,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一、發現“竹秀才”,引進村級組織“領頭雁”。鄉村發展,離不開產業支撐,發展產業要有能人帶動。鄉黨委抓住黨組織書記這個關鍵,借助村“兩委”換屆的契機,全力“引老鄉、回家鄉、建家鄉”。讓班子給力。選舉在外創業成績斐然、年富力強的優秀黨員陽新德擔任村黨總支書記,選出5名有學歷、有技術、有干勁的年輕人進入“兩委”班子,新任村“兩委”班子通過召開村“兩委”會議、黨員大會、群眾代表大會,統一思想認識,凝聚全村合力搶抓楠竹產業發展新機遇。截至目前,新南村竹林面積達2萬畝,戶均有竹20畝,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3年增長超3倍,2023年增收11萬元。讓支部出力。村黨總支以每個黨支部為單元,建立黨支部示范樣板林,以主題黨日活動等形式,組織全村的黨員到全縣集體經濟發展先進村集中參觀,學習、交流種植管理經驗;組織評審團隊進行評比,在村委會公開欄上公布評定結果,激勵全體黨員帶領群眾種竹、管竹和護竹,已培育50畝以上種竹大戶90人以上,形成比學趕超的發展氛圍。讓鄉賢助力。對在外重點鄉賢返鄉信息進行整理,動態更新鄉賢信息庫,排出重點鄉賢走訪慰問計劃表,由鄉村兩級主要領導以“鄉情鄉愁”為紐帶親自帶頭走訪,加強與在外重點鄉賢的聯絡。每年依托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邀請約50名在外鄉賢返鄉參觀考察,吸引在外鄉賢投資100多萬元資金助力竹產業發展,幫助全村規劃建設一條3公里產業路,形成同心奮斗的強大合力。
二、發力“竹產業”,開辟集體經濟“筷車道”。立足楠竹資源豐富優勢,做實做優做穩鄉村振興“三聯”發展模式。做實黨建聯建。由陽新德任黨支部書記,鄉林業站工作人員任黨支部副書記,整合鄉內各村黨員竹農大戶13人,成立南灣竹產業黨支部;組建竹原料供應、竹資源加工、林下經濟和安全運輸4個黨小組,分別聯系流轉竹林、切片廠、栽種基地及貨運農機部等公司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發揮黨建聚合效應和黨員示范帶頭作用,帶動群眾先試先干,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助推全鄉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優產業聯片。竹產業黨支部統籌新南村、松源村、江東村林地資源,設立了3個片區網格,將黨員分派到網格中,推動整合6家加工小作坊,聯合成立衡東縣新南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吸引有20多年從業經驗,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桃源村村民何檢仔,與新南村竹木制品有限公司達成以水、電、路以及原老廠房等村集體固定資產投資占70%、個人投資占30%為核心內容的合作協議,聯合開辦竹木加工廠,建立培養、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竹木加工產業鏈,竹筷等產品供不應求,遠銷長株潭等地。做穩鄉村聯興。采用“加工廠+村集體+竹農”發展模式,深化利益聯結機制,實行階梯式分紅。竹木加工廠建成后,年產將達1.5億雙竹筷子,年銷售額730多萬元,年利潤80萬元,將帶動全鄉3個村的集體經濟增收、40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目前全村已流轉林地面積1萬畝,帶動20戶竹農增收50000元。
三、發展“竹編村”,培養傳統技藝“傳承者”。新南村于清朝初年就有平面竹編傳統技藝傳承,竹編已成為新南村民的必備手藝和文化名片。堅持文化立村。依托境內森林覆蓋率達83.6%、素有“產竹之鄉”“衡東竹海”之稱的資源稟賦優勢,挖掘新南村竹編傳統技藝文化,開發竹筐、竹簍、花缽、飛禽走獸等竹元素現代手工藝產品,成立了竹編大師工作室,正打造竹文化體驗館,定期舉辦竹文化活動,提升新南竹編文化知名度和吸引力。堅持文旅強村。以竹木制品加工廠為核心,結合“楠竹+”推進竹旅融合發展,整合全省首個古箭樓院落晏家箭樓、全縣五大水庫之一的江東水庫等現有旅游資源,規劃建設楠竹長廊旅游風景道,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竹景點,開發“零碳”親子體驗游等項目,連通天光山自然風景區,創建竹林人家農家樂1家,讓南灣成為衡東人民短途游玩的“后花園”、周末休閑的“好去處”。堅持文明興村。既要富“錢袋子”,也要富“腦瓜子”,通過組織竹文化節評選在家青少年學生“早讀之星”“進步之星”“孝敬之星”“勞動之星”先進代表,舉辦“心系桑榆 情暖重陽”新南長壽宴等活動,選樹道德典型,培育文明村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獲評2020年全市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2021年全縣先進基層黨組織、2022年度全縣耕地保護先進村、2023年衡陽市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示范信用村等市縣榮譽,村民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