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頁面:
首頁
> 政務公開
> 衡東鄉鎮信息公開目錄
> 吳集鎮
> 重大民生信息
來源:農技辦 ???? 發布時間:2024-04-01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切實抓好我鎮2024年糧油生產工作,調動和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完成我鎮的糧油生產目標任務,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實黨中央、省、市、縣關于糧食生產的工作要求,以雙季稻擴面為主攻目標,以遏制耕地季節性拋荒為基本要求,以建設集中育秧設施和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為重要手段,實行示范帶動,突出抓好糧食生產穩面積、提單產工作,確保完成我鎮糧食生產目標任務。
二、目標任務
2024年全鎮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1.14萬畝以上,總產量穩定在4.96萬噸以上。其中,早稻面積3.64萬畝,高檔優質稻面積2.78萬畝,早稻集中育秧面積(大田)3.06萬畝,機插、機拋面積1.3萬畝,大豆面積2200畝。雙季稻千畝示范片4個,分別為柏橋片、栗木片、莫井片、吳集片。其他面上每個村均應辦好1-3個百畝雙季稻示范點,全鎮需完成83個百畝雙季稻示范點。
三、工作重點
(一)做好春耕備耕工作。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確保種植農戶春耕生產所需的種子、化肥、農藥、育秧地膜等春耕備耕物資供應充分。鼓勵農戶使用自留常規稻種子,調劑余缺。
(二)建設集中育秧設施、落實早稻集中育秧。全力支持專業化服務組織、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新型主體開展早稻集中育秧和機械插拋秧;引導扶持經營主體建立功能設施齊全的早稻育秧基地,創建現代化育秧工廠進行規模化育秧;同時鼓勵大戶利用鋼架大棚、矮拱棚進行經濟型育秧。以大戶育秧、社會主體育秧示范帶動全鎮3.06萬畝早稻大田集中育秧面積任務的完成。確保水稻播種面積只增不減,有效解決一些農戶因勞力短缺不能育秧、技術缺乏不能育秧、天氣太冷不想育秧不愿育秧等問題。
每個村要有自己特色的集中育秧典型,全鎮要辦好10個以上秧田面積5畝以上的集中育秧示范點,每個村至少要1-2個有秧田面積2畝以上的集中育秧示范點。
(三)辦好綠色優質高效示范片。一是辦好雙季稻千畝示范片。落實糧食產業協同創新,結合“一鄉一品”繼續辦好栗木、柏橋、莫井、吳集4個雙季稻千畝示范片的創建落實,要求面積達標,實現100%雙季稻種植。二是全力發展雙季稻百畝示范點。每個村必須辦好至少一個百畝示范點,實現100%雙季稻,全鎮要完成83個百畝示范點。各村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強跟蹤督促,全面完成任務。黨政負責人、片長、駐村干部要負責指導督促本村(社區)辦好村級千畝和百畝示范片。每個示范片和示范點要有臺賬、有資料,實行示范片內統一選擇優良品種、統一機插機拋、統一機械施肥、統一綠色防控、統一物化技術的“六個統一”標準化生產。
(四)嚴格遏制耕地拋荒,禁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
鞏固2023年耕地拋荒治理成果,嚴禁出現新的拋荒,實行“不種地不得補貼,誰種植補貼誰”的補貼政策。各村組做好稻田拋荒摸底排查,承包農戶無力耕種的一年性拋荒大田,由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統一流轉代耕代種,由代耕人享受補貼;對連續拋荒兩年及以上的稻田,由發包方(村民小組)統一收回并流轉給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進行代耕代種。對遏制耕地拋荒實行嚴格考核管理,村書記負主要責任,分片村干部負直接責任。轄區內出現3畝以上(含3畝)連片拋荒耕地的將嚴肅追責,在省、市、縣督察中被約談或通報批評的,要嚴厲追責。
充分認識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重要性、緊迫性,堅決遏制耕地“非糧化”增量,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綠化裝飾以及其他破壞耕作層的植物;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利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稻漁等綜合種養的應以不破壞基本農田為前提,溝、坑占比、水稻產量等要符合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范標準。)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建設畜禽養殖設施、水產養殖設施和破壞耕作層的種植設施;禁止閑置、荒蕪永久基本農田。在2023年基礎上,嚴禁農戶及各主體私自改變耕地水稻種植途徑,特殊情況下要改變耕地性質及用途的必須向縣政府主管部門申請批準。
(五)抓好糧食監測點生產工作。有糧食監測點的三口井村、栗木村、柏橋村這三個村要把糧食監測點生產作為全年糧食生產重要工作來抓,能種雙季稻的都要種上雙季稻,力爭全鎮監測點雙季稻面積在95%以上。對于特殊情況如嚴重缺水等,不能種雙季稻的高岸田,要種上一季稻或旱雜糧,嚴禁拋荒。
(六)做好嚴格管控區種植結構調整工作。全面落實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區種植結構調整工作,切實改善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嚴格管控類受污染耕地,要退出水稻種植進行種植結構調整,鼓勵農戶因地制宜,改種紅薯、大豆、高粱等旱糧或棉花等經濟作物。對嚴格管控類受污染耕地退出水稻種植進行種植結構調整的,并通過縣級驗收,根據實施主體的實際種植結構調整面積按300元/畝給予獎勵。
(七)穩步推進農藥、化肥減量行動。以“推動綠色發展”為理念,全面貫徹落實上級各部門關于農藥、化肥減量的文件精神,促進農業綠色和生態安全發展,維護農村生態環境。
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商品有機肥、農作物秸稈直接還田、種植冬綠肥、機械深施肥等技術措施,減少化肥使用量;提升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能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普及科學用藥技術,實現農藥減量增效,切實保障糧食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
(八)做好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工作。按照省農業農村廳方案“急抓1年、緊抓3年、續抓5年、長抓10年”的總體安排,由點到片、由片到鎮,全要素集成、分作物實施、整建制推動,帶動水稻單產每年提高0.5-1個百分點,玉米單產每年提高1-1.5個百分點,油菜單產每年提高2-3.5個百分點,大豆單產每年提高0.5-1個百分點。
(九)抓好機插機拋,補齊機械化栽植短板。切實做好水稻機插秧機拋秧新機具新技術推廣工作,補齊短板,杜絕直播,大力發展智能農機。全年完成機插機拋作業面積2.8萬畝,較上年增幅5個百分點以上,農用北斗終端監測面積1.3萬畝以上。加大水稻機械化育秧、機插秧機拋秧技術指導,支持育秧工廠和育秧大棚建設,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機插機拋社會化服務。
(十)大力發展糧食生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業現代化。統籌各類教育培訓資源,構建以縣農業農村技術培訓中心、縣鄉農技推廣服務機構等多元參與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培育一批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等從事糧食生產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各村要鼓勵農業專業化服務組織對水稻、旱糧作物、油菜開展代耕、代育、代插、代管、代防、代收、代銷和統測統配統施等農業生產各個環節的服務,切實解決好“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等突出問題。在2023年的基礎上,2024年全鎮100畝以上的種糧主體新增率要達20%,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新增率要達10%,糧食生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作納入村級糧食生產工作年終考核。
(十一)大力發展油料、旱糧、果茶蔬菜生產。糧食生產與油料生產做到兩手抓,全力保障國家油料安全。結合我鎮的菜籽油項目、稻油輪作項目、大豆、玉米套種項目,統籌協調糧油生產工作安排,在一季稻區與旱地,大力發展油菜、玉米、大豆、茶葉蔬菜生產,確保我鎮3.1萬畝的油菜生產任務及0.22萬畝大豆任務的全面完成。
(十二)嚴格執行惠農補貼政策。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維護種地群眾利益,全力做好惠農補貼政策的宣傳及補貼發放工作。根據《湖南省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實施方案》(湘政辦發〔2022〕69號)、《衡東縣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施方案》(東政辦發{2023}19號)文件精神,重點抓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實施,沒有實際用于糧食生產的耕地列入負面清單取消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發放。“非農化”“非糧化”占用耕地且無法恢復的地塊,由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配合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核減地塊地力補貼。積極落實補充耕地和恢復耕地耕種的農戶,享受地力補貼,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四、雙季稻生產工作進度安排
(一)宣傳發動,糧食生產政策與臺賬落實階段(2024年3月5日前)。
各村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將糧食生產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和惠民工程來抓。一是要強化宣傳,積極發動,開好糧食生產工作村干部會議、黨員組長會議和種糧大戶工作會議。二是要通過橫幅,宣傳標語、喇叭廣播等宣傳好糧食生產各類惠農政策;每個村懸掛橫幅不得少于10副,至少保證每個組張貼一張糧食生產標語。三是要對種糧大戶、拋荒田進行摸底登記,落實好早稻示范片與集中育秧點區域并做好到村、到戶臺賬,確保工作成效。
3月5日前后,鎮紀委監委會同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對各村進行糧食生產督查,檢查各村糧食生產動員會議落實、宣傳發動、示范片和育秧點的面積與主體臺賬資料落實情況,并將督查情況全鎮公開。
(二)春耕備耕、秧田翻耕與育秧物資落實階段(2024年3月5日—3月15日)。
各村要根據自己的糧食生產任務,統籌安排好早稻種植面積與旱雜糧種植面積,做好以下幾點:1.積極組織村干部與生產主體等力量維修老化的基礎水利設施,加固水庫、塘壩,及時疏通各類主干水渠,解決早稻育秧與拋插的水源問題。2.充分發揮農機在春耕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多措并舉動員農機合作社、種植大戶等生產主體,做好機具準備和檢修等工作。3.組織發動農戶,特別是種植大戶,搶時間進行秧田翻耕,準備好早稻種子、肥料、農膜等育秧物資。4.動員種植大戶提早進行大田翻耕,特別針對那些農機具不足的大戶,要積極為他們與農機合作組織進行協調搭橋。5.遏制新增稻田拋荒,區域內,特別是公路沿線和主要路段嚴禁出現新的拋荒稻田,對2023年難度較大還沒整治到位的拋荒耕地,要抓緊時間徹底整治到位。
鎮紀委監委會同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在3月15日前后對各村進行一次督查,督查各村集中育秧點秧田準備情況、大田翻耕情況、示范片與糧食監測點工作落實情況,并將督查情況全鎮公開。
(三)早稻集中育秧與早稻拋插落實階段(2024年3月20日-4月30日)。
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與各村要做好育秧主體的服務工作,盡力幫育秧主體解決育秧技術、育秧水源等后顧之憂,要開展多次專項督查和指導,在4月5日前對各村早稻育秧完成情況與大田翻耕情況開展一次督查,對育秧與大田翻耕工作進度較慢的村進行持續跟蹤督查和通報,要求馬上整改落實到位。對育秧與大田翻耕進度差距較大又不積極采取措施的村由鎮黨委主要領導召開現場辦公會,督辦整改。4月10日-4月15日縣糧食生產小組分組對各村育秧主體進行秧田現場驗收,統計各村的早稻育秧面積,作為對育秧主體發放育秧補貼與獎勵的依據,并督促各村在5月1日前完成早稻秧苗拋插。
(四)晚稻育秧與晚稻拋插落實階段(2024年6月15日7月30日)
各村要做好晚稻育秧和種植主體的服務工作,盡力幫種植主體解決育秧、種植技術、水源等問題。督促種植主體7月30日前完成晚稻秧苗拋插。縣糧食生產小組于8月上旬對各村晚稻種植主體進行大田驗收,統計各村的晚稻種植面積。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各級地方黨委、政府要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的重要指示,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落實糧食生產黨政同責。成立鎮黨委書記劉武揚任指導員,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劉濤任組長的鎮糧食生產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全鎮糧食生產工作的統籌協調、督查調度、考核獎懲等工作。各村也要完善相應的領導機構,安排專人負責糧食生產工作,幫助糧食經營主體和農民群眾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完成好本村糧食生產任務。
(二)分解任務,壓實責任。落實糧食生產黨政主要領導負責制,壓實各級糧食生產工作責任,明確片長包片,駐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包種植大戶的工作機制。鎮主要負責人、分管糧食生產副職對5條主干線和4個千畝示范片進行督導,其中鎮黨委書記劉武揚負責雙園、楊梓坪線和柏橋示范片的糧食生產工作督導,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劉濤負責吳南線和吳集示范片的糧食生產工作督導,專職副書記劉平負責衡炎線糧食生產工作督導,人大主席劉金星負責栗霞線和栗木示范片的糧食生產工作督導,分管副職黃溥負責S315線和莫井示范片的糧食生產工作督導。通過層層壓實責任,實行臺賬管理,把目標任務落實落細。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要組建糧食生產技術指導組,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指導,幫助指導農戶選種、育秧、施肥、用藥,切實把住糧食生產技術關,確保全鎮糧食生產高產豐收。
(三)落實政策,強化保障。把糧食生產作為財政支出優先保障領域,繼續增加財政投入,確保只增不減。對耕地地力補貼、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補貼、稻谷價格補貼、農機補貼等系列惠農補貼資金進行整合,加大獎補力度,最大限度發揮政策激勵效應。
(四)跟蹤督查,嚴格考核。把糧食生產納入對各村的年度績效考核和評優評先,考核內容包括早稻集中育秧任務的落實、雙季稻高產示范片的建設、早稻面積的落實、遏制拋荒、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各項惠農政策落實、秋冬種面積的落實和各種糧食生產數據的報送等。鎮糧食生產領導小組定期對各村糧食生產工作進行督查,嚴格獎懲。出現以下5種情形之一,一律嚴格追責,并扣除駐村干部、村黨組織書記、包片副職、分管副職2個月績效工資。一是沒有完成早稻集中育秧、早稻種植面積等糧食生產目標任務的;二是出現稻田連片拋荒3畝以上(特別是主要公路沿線和重要地段)的;三是糧食監測點內雙季稻面積不達標的;四是嚴格管控區沒有改種其它糧食作物,繼續種植水稻的;五是弄虛作假,虛報或不按時上報糧食生產數據的;(1是不扎實抓好糧食生產,被省、市、縣糧食生產面積核查組查約談或通報批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