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頁面:
首頁
> 政務公開
> 衡東鄉鎮信息公開目錄
> 楊橋鎮
> 機構職能
來源:楊橋鎮 ???? 發布時間:2024-03-26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切實抓好2024年我鎮糧食生產工作,調動和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完成縣下達我鎮的糧油生產目標任務,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中央、省、市、縣關于糧食生產有關文件精神,以早稻集中育秧為抓手,以雙季稻擴面為主攻目標,以遏制耕地季節性拋荒為基本要求,以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為重要手段,實行示范帶動,突出抓好糧食生產穩面積、提單產工作,確保我鎮糧食生產實現“兩穩兩增”的目標。
二、目標任務
2024年我鎮的糧食生產總產量穩定在1.94萬噸以上,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41萬畝以上。其中早稻面積1.52萬畝,高檔優質稻面積1.01萬畝,雙季稻千畝示范片2個,糧食監測點種植面積力爭達到100%;早稻集中育秧可拋插大田面積1.117萬畝,建設2000平方米以上的集中育秧設施,全鎮必須要有2個5畝以上集中育秧示范點,每個村至少要有秧田面積3畝以上的集中育秧示范點,100畝以上的種糧主體新増率要達20%,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新増率要達10%。大豆面積0.12萬畝。沿省道、縣道公路沿線雙季稻面積達到100%,村級公路主干道可視線范圍雙季稻面積達到90%以上。
三、工作重點
(一)做好春耕備耕工作。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確保種植農戶春耕生產所需的種子、化肥、農藥、育秧地膜等春耕備耕物資供應充分。鼓勵農戶使用自留常規稻種子,調劑余缺。
(二)建設集中育秧設施、落實早稻集中育秧。全力支持專業化服務組織、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早稻集中育秧和機械拋插秧;引導扶持經營主體建立功能設施齊全的早稻育秧基地,創建現代化育秧工廠進行規模化育秧;同時鼓勵大戶利用鋼架大棚、簡易大棚進行經濟育秧,主動開展早稻機械化育秧、機插秧、機拋秧社會化服務,以大戶育秧、社會主體育秧示范帶動全鎮1.117萬畝早稻集中育秧面積任務的完成。確保雙季稻優勢區的耕地拋荒、水稻直播和“雙改單”等問題得到有效遏制,穩定早稻面積只増不減,有效解決一些農戶因勞力短缺不能育秧、技術缺乏不會育秧、天氣太冷不想育秧、成本太高不愿育秧等問題。
在蛟塘村建設2000平方米以上的集中育秧設施,全鎮辦好2個以上秧田面積5畝以上的集中育秧示范點,每個村至少要有秧田面積3畝以上的集中育秧示范點。農技人員和各村蹲點干部要深入一線,對種糧大戶、合作社等實行“一對一”“一幫一”的包干負責制,按劃分到各村的早稻面積任務落實到組,細化到戶,具體到坵塊。
(三)辦好綠色優質高效示范片。按照全市糧食產業協同創新要求打造“一村一品”,推行“六統一”的種植模式,實現示范片內品種優良化、栽培精細化、防控綠色優質高效化、種植規模化、作業機械化和產銷訂單化,推動低鎘水稻品種實驗示范,提升雙季稻種植產量和效益,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實行鎮黨委書記、鄉鎮長領辦喬陽新村、鶴嶺村千畝雙季稻綠色優質高效示范片,鄉鎮黨政成員、辦點負責人、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農技站長負責指導各村辦好村級百畝示范片;要求面積達標,臺賬資料齊全,實行標準化生產。
(四)嚴格遏制耕地拋荒,禁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鞏固2023年耕地拋荒治理成果,嚴禁出現新的拋荒,實行“不種地不得補貼,誰種植補貼誰”的補貼政策。村組做好稻田拋荒摸底排查,承包農戶無力耕種的一年性拋荒大田,由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統一流轉代耕代種,由代耕人享受補貼;對連續拋荒兩年及以上的稻田,由發包方(村民小組)統一收回并流轉給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進行代耕代種。對遏制耕地拋荒實行村級主要領導負責制,黨政同責。轄區內出現5畝以上(含5畝)連片拋荒耕地的將嚴肅追責,在省、市督察中被約談或通報批評的,年終農業農村糧食生產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取消年度評先評優資格。
加強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圖斑整改工作,對上級下發的“非農化”“非糧化”圖斑及時整改,并舉一反三堅決遏制新増“非農化”“非糧化”圖斑。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綠化裝飾以及其他破壞耕作層的植物;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利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稻漁等綜合種養的應以不破壞基本農田為前提,溝、坑占比、水稻產量等要符合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范標準。)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建設畜禽養殖設施、水產養殖設施和破壞耕作層的種植設施;禁止閑置、荒蕪永久基本農田。嚴禁農戶及各主體私自改變耕地水稻種植用途,特殊情況下要改變耕地性質及用途的必須向縣政府主管部門申請批準。
(五)抓好糧食監測點生產工作。糧食監測點工作是全鎮糧食生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能種雙季稻的都要種上雙季稻,力爭監測點雙季稻種植面積達到100%,對于特殊情況如嚴重缺水等,不能種植雙季稻的高岸田,要種上一季稻或旱雜糧,嚴禁拋荒。
(六)做好嚴格管控區種植結構調整工作。全面落實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區種植結構調整工作,切實改善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對香花新村、楊橋村、喬陽新村嚴格管控類受污染耕地,必須退出水稻種植進行種植結構調整,鼓勵農戶因地制宜,改種紅薯、大豆、高粱等旱糧或棉花等經濟作物。
(七)穩步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以“推動綠色發展”為理念,全面貫徹落實上級各部門關于農藥、化肥減量的文件精神,促進農業綠色和生態安全發展,維護農村生態環境。成立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工作專班,將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工作納入對各村的年終考核。
積極推動農藥化肥減量增效有關政策、技術措施的落實。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商品有機肥、農作物秸稈直接還田、種植冬綠肥、機械深施肥等技術措施,通過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減少化肥使用量。提升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能力,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及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普及科學用藥技術,實現農藥減量增效,切實保障糧食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
(八)做好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工作。按照省農業農村廳方案“急抓1年、緊抓3年、續抓5年”的總體安排,由點到片、由片到村、由村到鎮,全面素集成、分作物實施、整建制推動,帶動水稻單產每年提高0.5-1個百分點,玉米每年提高1-1.5個百分點。油菜每年提高2-3.5個百分點,大豆每年提高0.5-1個百分點。
(九)抓好機插機拋,補齊機械化栽植短板。切實做好水稻機插秧機拋秧新機具新技術推廣工作,補齊短板,杜絕直播,大力發展智能農機。全年完成機插機拋農用北斗終端監測面積0.6萬畝以上。加大水稻機械化育秧、機插秧機拋秧技術指導,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機插機拋社會化服務。
(十)大力發展糧食生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業現代化。積極推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培育一批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等從事糧食生產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農業專業化服務組織對水稻、旱糧作物、油菜開展代耕、代育、代插、代管、代防、代收、代銷和統測統配統施等農業生產各個環節的服務,切實解決好“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等突出問題。2024年我鎮100畝以上的種糧主體新増率要達20%,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新增率要達10%。
(十一)大力發展油料、旱糧、果茶蔬菜生產。糧食生產與油料生產做到兩手抓,全力保障國家油料安全。結合我縣的菜籽油大縣項目、稻油輪作項目、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等項目,統籌協調糧油生產工作,在一季稻區與旱地,大力發展油菜、玉米、大豆、茶葉蔬菜生產,確保我鎮0.12萬畝的大豆任務的全面完成。
(十二)嚴格執行惠農補貼政策。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維護種地群眾利益,全力做好惠農補貼政策的宣傳及補貼發放工作。根據《湖南省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實施方案》、《衡東縣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施方案》文件精神,重點抓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實施,沒有實際用于糧食生產的耕地列入負面清單取消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發放。“非農化”“非糧化”占用耕地且無法恢復的地塊,由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配合縣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核減。對積極落實補充耕地和恢復耕地耕種的農戶,要優先享受地力補貼,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四、早稻生產工作進度安排
(一)宣傳發動,糧食生產政策與臺賬落實階段(2024年3月5日前)。
各村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將糧食生產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和惠民工程來抓。要做到早規劃、早部署、早動員,要通過橫幅,宣傳標語、流動宣傳車、喇叭廣播等宣傳好糧食生產獎補政策,要求各村至少懸掛3幅宣傳橫幅,每個組至少張貼不少于3幅宣傳標語,將宣傳工作做到家喻戶曉,充分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在3月1日前積極安排落實好早稻示范片與集中育秧點區域并做好到組與到戶臺賬。3月5日前,鎮紀委、鎮糧食生產督查小組對各村進行糧食生產督查,檢查各村糧食生產動員會議落實、宣傳發動、示范片和育秧點的面積與主體臺賬資料落實情況等。
(二)春耕備耕、秧田翻耕與育秧物資落實階段(2024年3月5日—3月15日)。
各村要根據自己的糧食生產任務,統籌安排好早稻種植面積與旱雜糧種植面積,做好以下幾點:1.積極組織村干部與生產主體等力量維修老化的基礎水利設施,加固水庫、塘壩,及時疏通各類主干水渠,解決早稻育秧與拋插的水源問題。2.充分發揮農機在春耕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多措并舉動員農機合作社、種植大戶等生產主體,做好機具準備和檢修等工作。3.組織發動農戶,特別是種植大戶,搶時間進行秧田翻耕,準備好早稻種子、肥料、農膜等育秧物資。4.動員種植大戶提早進行大田翻耕,特別針對那些農機具不足的大戶,要積極為他們與農機合作組織進行協調搭橋。5.遏制新增稻田拋荒,區域內,特別是公路沿線和主要路段嚴禁出現新的拋荒現象。
鎮糧食生產督查小組在3月15日前后對各村進行一次督查,督查各村集中育秧點秧田準備情況、大田翻耕情況、示范片與監測點工作落實情況等。
(三)早稻集中育秧與早稻拋插落實階段(2024年3月15日-4月30日)。
農技人員、辦點干部和各村要做好育秧主體的服務工作,盡力幫育秧主體解決育秧技術、育秧水源等后顧之憂。鎮糧食生產督查小組在4月5日前對各村早稻育秧完成情況與大田翻耕情況開展一次督查,對育秧與大田翻耕工作進度較慢的村進行持續跟蹤督查和通報,要求各村整改落實到位。對育秧與大田翻耕進度差距較大又不積極采取措施的村由鎮紀委督辦整改。鎮糧食生產督查小組和各辦點干部在4月10日-4月15日對各村育秧主體進行秧田現場驗收,統計各村的早稻育秧面積,作為對育秧主體發放育秧補貼與獎勵的依據,同時督促各村在4月30日前全面完成早稻秧苗拋插。
(四)晚稻育秧與晚稻拋插落實階段(2024年6月15日-7月30日)。
農技人員、蹲點干部和各村要做好晚稻和種植主體的服務工作,盡力幫育秧主體解決育秧、種植技術、水源等問題,督促各村在7月30日前要完成晚稻秧苗拋插。鎮糧食生產督查小組和各辦點干部在8月5日前對各村晚稻種植主體進行大田現場驗收,統計各村的晚稻種植面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各級地方黨委、政府要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的重要指示,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落實糧食生產黨政同責。成立糧食生產工作領導小組和糧食生產專項督查小組。
成立糧食生產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彭貴祿
第一副組長:歐陽煜坤
副組長:陳清波 劉俊偉 何 侃 龍光亞 陳金平
肖雙輝 鄒 兆 陳思達 肖美容 曾夢楚
成 員: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全體人員
全體辦點干部
財政所全體人員
領導小組負責全鎮農業和糧食生產工作的組織協調,負責推動各項措施落地實處,幫助落實生產經營主體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鄒兆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
成立糧食生產專項督查小組。
組 長:陳思達 鄒 兆
成 員:羅勁華 顏葉青 劉 林 劉 浩 李壽平
督查小組負責全鎮農業和糧食生產的督查工作。
(二)壓實工作責任。落實糧食生產黨政主要領導負責制,壓實糧食生產工作責任,鎮級實行片長包片、辦點干部包村,村干部保組、保種植大戶的責任機制。村級要求各村必需成立以村支部書記為本村糧食生產第一責任人的專門領導小組,層層壓實責任,實行臺賬管理,把目標任務落實落細。農業技術人員、村里組建種田能手農時要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指導,幫助指導農戶選種、育秧、施肥、用藥,切實把住糧食生產技術關,確保全鎮糧食生產穩產豐收。
(三)落實政策引擎。把糧食生產作為財政支出優先保障領域,繼續增加財政投入,加大獎補力度,最大限度發揮政策激勵效應。
(四)落實獎懲措施。為確保完成全年糧食生產任務,每個行政村從轉移支付金列支5000元作為當年度糧食生產績效考核責任保證金,根據各村完成糧食生產各項指標任務情況落實獎懲。
考核內容包括:早稻集中育秧面積的落實、雙季稻千畝示范片、百畝示范片的創建、早稻面積的落實、遏制耕地拋荒、“非糧化”“非農化”、集中育秧設施的建設、糧食監測點的落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機社會化經營主體的新增、嚴格管控區的種植結構調整、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秋冬種面積的落實和糧食生產數據的報送等。
對水田面積2000畝以上,成功創建6個以上的雙季稻百畝示范片的村,獎勵6000元/村,辦點干部共獎勵1000元;水田面積2000畝以下1000畝以上,成功創建3個以上雙季稻百畝示范片的村,獎勵3000元/村,辦點干部共獎勵600元;水田面積1000畝以下400畝以上,成功創建2個以上的雙季稻百畝示范片的村,獎勵2000元/村,辦點干部共獎勵400元。(以上各項補助均以縣級驗收數據為準)。
凡是在糧食生產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將視為失職失責。情節較輕的,對駐村干部、村支部書記、分管農業的村干部、包片村干部等有關責任人采取談話提醒、通報批評、責令檢查;情節較重的,采取停職檢查、調整職務、責令辭職、免職、降職等措施,并根據相關政策文件啟動追責問責程序。同時根據任務完成情況扣除相關村糧食生產績效考核責任報證金以及扣除辦點干部、村支部書記、村分管農業副職、包片村干部績效考核工資。
①在4月30日前,千畝示范片、百畝示范片創建不成功,沒有按時按量完成早稻集中育秧、早稻種植面積等糧食生產目標任務的;
②在規定時間內,糧食監測點內出現拋荒、直播現象,或者早稻面積沒有達到85%以上的;
③嚴格管控區內種植水稻的、未在規定時間內積極引導農戶調整種植結構的;
④主要公路沿線水田拋荒3畝以上,在5個工作日之內沒有及時整改或拒不整改的;基本農田連片拋荒5畝以上,被省、市、縣督查到在5個工作日之內沒有及時整改或拒不整改的,
⑤不扎實抓好糧食生產,未經上級主管部門審批新增耕地非糧化、非農化的,在落實早稻集中育秧面積、早稻種植面積、稻田拋荒工作中,被省、市、縣糧食生產督查組約談或通報批評的,影響全鎮糧食生產工作在縣排名站位的;
⑥村干部不按時上報糧食生產數據或存在弄虛作假、虛報數據,影響鎮、縣級糧食生產數據上報被省、市、縣通報批評的。
對凡是土地流轉在10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參與早稻專業化集中育秧未達到流轉面積60%以上的,取消糧食生產縣級評先評優資格,與糧食生產有關爭資金的申請報告,鎮級一律不予簽字蓋章。弄虛作假、虛報數據的經查實一律取消申報大戶資格,不納入農業保險范疇,兩年內不享受國家相關惠農政策補貼。
(五)嚴格考核追責。對于3月初、3月中旬以及4月初的3次專項督查要形成任務清單、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以鎮糧食生產工作領導小組名義予以事前交辦、事后督辦,并分別形成督查通報予以下發。把糧食生產納入對各村的年度績效考核,對綜合排名最后兩名,且任務沒有完成被省、市、縣、鎮督查通報批評或約談的村,取消其當年度績效考核評先評優資格,對沒有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務的,按照2023年《衡東縣糧食生產工作責任追究辦法》文件予以嚴格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