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頁面:
首頁
> 政務公開
> 縣政府部門信息公開目錄
> 財政局
> 工作動態
來源:衡東縣財政局 ???? 發布時間:2025-09-04
湖南省鄉村振興資金使用監管突出問題集中整治“突擊戰”工作方案
根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關于“打好集中整治突擊戰的工作提示”及省紀委監委部署安排,開展鄉村振興資金使用監管突出問題集中整治“突擊戰”。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整治目標
堅持目標導向,嚴格落實黨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扎實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一)惠農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2025年底全省遲撥滯撥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農業社會化服務補助等惠農補貼資金發放到位。騙取套取的惠農補貼資金清理追繳到位。
(二)鄉村振興項目資金規范使用。鄉村振興項目資金支出達到序時進度,使用符合政策要求。銜接資金優先支持到人到戶項目,用于產業發展的比例總體穩定,聯農帶農機制健全。
(三)有效銜接整改工作取得實效。扎實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問題整改,確保我省2025年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工作取得實效。
二、工作任務
堅持結果導向,根據不同突出問題的特點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確保整治成效。
(一)打好惠農補貼整治突擊戰
全面落實惠農補貼政策。對2023年以來的惠農政策落實情況開展全面排查,建立惠農補貼政策落實臺賬與遲撥滯撥惠農補貼資金清單,堅決糾治政策落實不到位、資金兌付不及時的問題。進一步健全完善惠農補貼基礎數據采集、審核、發放機制,優化惠農補貼發放程序,做到惠農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積極做好政策宣傳與公開公示工作,增加惠農補貼政策和補貼資金發放的透明度。(農業農村、財政部門負責)
全面糾治騙補套補行為。對2023年以來的惠農補貼資金開展回頭看,運用大數據比對,并結合審計、巡視巡察發現問題及群眾監督舉報,堅決糾治通過虛報種植或服務面積、虛構農機交易或虛假報廢等方式騙取套取惠農補貼資金的行為。(農業農村、財政部門負責)
(二)打好鄉村振興項目資金整治突擊戰
全面推行資金項目智慧監管。以大數據信息化賦能資金項目監管,統籌應用好省財政廳預算一體化系統、省農業農村廳涉農資金項目監管平臺、全國防止返貧監測和銜接推進鄉村振興信息系統、省發改委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加強資金使用和項目實施的全過程監管。重點關注資金違規或不按計劃使用,項目實施進度緩慢和優親厚友、重復支持等問題。在全省開展招投標領域突出問題系統整治工作的基礎上,全面實施農業工程領域“機器管招投標”,確保高標準農田建設等農業工程項目“應進必進”“規矩規范”,著力構建標前、標中、標后全流程閉環監管機制。(農業農村、財政、發展改革部門負責)
全面保障鄉村振興項目資金。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任務的支持力度。對鄉村振興項目資金全面開展清理,摸清拖欠資金底數,建立臺賬,制定撥付計劃方案,確保以前年度遲撥滯撥的鄉村振興項目資金全部撥付到位。切實加快2025年度銜接資金支出進度,確保在10月底、12月底分別達到序時進度要求。(農業農村、財政部門負責)
(三)打好有效銜接考核整改突擊戰
全面整改脫貧人口小額信貸違規戶貸企用。全面核實縣市區脫貧人口小額信貸違規戶貸企用底數、建立臺賬,逐個制定整改方案,積極督促企業落實還款責任,對于拒不還款的應啟動法律訴訟程序,確保9月底前全面整改到位。對新增脫貧人口小額信貸,落實貸前審查、貸后跟蹤機制,確保貸款資金按規定使用,嚴禁戶貸企用行為。(農業農村、財政、金融部門負責)
全面規范幫扶項目資產管理。依托“一庫一臺賬”,全面清查2013年以來的幫扶產業項目,建立準確的幫扶產業項目“四個一批”臺賬,針對存在的問題,實施動態監測管理,開展多維度評估,分類精準施策,推動幫扶產業高質量發展。扎實開展幫扶資產管理“回頭看”,逐步建立縣、鄉、村三級統一的資產管理臺賬,加強日常管理與動態更新,實現賬賬相符、賬實相符,促進幫扶項目資產持續發揮作用。(農業農村、財政部門負責)
三、整治措施
(一)全面自查自糾(8月底前)
各市州、縣市區農業農村、財政部門要圍繞惠農補貼資金是否及時足額發放、鄉村振興項目資金是否及時到位、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是否違規戶貸企用、幫扶資產是否建立管理臺賬等突出問題組織開展拉網式排查,建立臺賬和問題清單,做到項目清、資金清、問題清、責任清、措施清、時限清。
堅持開展省級聯合督導,下沉到一線和項目現場,開展“點穴式”“穿透式”督導檢查。各市州要按照省級聯合督導的方式方法對省級未督導到的縣市區開展市級聯合督導,做到全省縣市區全覆蓋。
(二)強化整治攻堅(9月底前)
對發現的問題,堅持全面整改、立行立改、真改實改,做到整改一個、驗收一個、銷號一個,確保成效可感可及。省農業農村廳將聯合駐廳紀檢監察組組織精干力量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監督抽查,重點關注違紀違規問題較多、金額較大,自查自糾“走過場”、問題整改不到位的地區。嚴肅查處一批損害群眾利益的作風和腐敗問題,對發現的涉嫌違紀違法問題線索,及時移交紀檢監察機關。
(三)整改建章立制(12月底前)
針對問題暴露出來的制度盲區與監管漏洞,加快出臺制度補丁,健全完善覆蓋資金管理全流程的制度體系。積極推進“人防”向“智防”轉變,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資金項目動態監測和風險預警。推動事后查處向事前預警、事中監控轉變,提高監管穿透力和精準度。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壓實責任。各級農業農村、財政部門要充分認識打好集中整治“突擊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其作為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作為“一把手”工程抓好抓實。嚴格落實層級責任,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省財政廳統籌推進集中整治“突擊戰”;市州農業農村、財政部門在做好市本級自查自糾的基礎上,要加強對所轄縣市區整治工作的督促指導;各縣市區要壓實屬地主體責任,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建立工作機制,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確保自查自糾和問題整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
(二)加強調度,強化考核。各地按要求及時向省整治工作專班報送工作進展、發現問題及整改情況,省級實行“雙周調度、每月評估、不定期通報”,實時掌握各地進展,研究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對工作進展緩慢的市縣進行約談、督促。對多次提醒無效的,報省紀委監委處理。
(三)暢通渠道,開門整治。堅持開門搞整治,通過電話、網站、郵箱多種渠道受理舉報投訴,虛心聽取群眾意見,認真對待群眾反映的問題。進一步規范投訴舉報處理流程,建立閉環管理機制,確保全程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