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6月22日訊(全媒體記者?賀威?通訊員?唐振宇)針對我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人才要素資源緊缺的實際,6月22日,省人社廳聯合省工信廳制定印發“十大支持措施”,大力推動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截至目前,我省共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97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32家,吸納就業達40萬人。“十大支持措施”緊盯“專精特新”這一中小企業群體領頭羊,圍繞全方位引進、培養、用好專技人才和技能人才“兩支隊伍”,提出系列扶持政策“干貨”。
針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業技術人才,措施明確:依托“湘才創新能力提升工程”,設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卓越工程師培養專項,定向調訓專業技術人員。實施數字技術工程師特色培育項目,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開設培訓,每年定向培養600名左右數字技術工程師。職稱評審堅決破除“四唯”,探索把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納入評價標準,特別優秀人才可直接申報高級職稱。對新職業、新業態可單設評價標準開展產業專場職稱評審,人才工作者可參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高級職稱專場評審。
針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提出獲評“全國優秀企業家”“湖南省優秀企業家”的,獲評后兩年內所在企業主體稅種(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稅收增長超過10%的年份,分別給予優秀企業家50萬元、20萬元獎勵。給予“湖湘制造先鋒”獲獎者最高100萬元獎勵,3年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主要負責人集中輪訓一遍。全省每年培訓2000名以上高層管理人員、5萬名以上中層經營管理骨干。
針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技能人才成長方面,支持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對培訓培養中級工、高級工的,每年分別按每人6000元、80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培訓補貼。積極推薦“小巨人”企業建設國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訓基地。貫通中小企業技能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對在國家級、省級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優異成績的技能人才,可以破格晉升相應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積極推行“新八級工”制度,增設“特級技師”“首席技師”,并與崗位工資掛鉤,高技能人才可直接參評工程系列相關專業副高、中級職稱評審(考試)。
針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科研攻關平臺建設和專家服務,明確對處于行業領先或在“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有突出表現的,積極推薦申報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國際交流計劃積極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引進青年博士,并給予專項培養資助經費。支持創建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定期開展“院士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行”活動,鼓勵引導各類專家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建立專家服務基地和專家直聯服務點,鼓勵企業設立“產業顧問”“首席專家”等特設崗位,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專業技術人員按有關規定到企業兼職、掛職、參與項目合作并取得合法報酬,服務期間取得的工作業績可作為職務晉升、崗位競聘、績效考核、評優獎勵等重要依據。
同時,措施還提出:在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以及省優秀專家的推薦選拔中,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單列推薦選拔指標,依托“湘領軍專家+專精特新”發展論壇活動,搭建各類學術技術交流平臺。引導鼓勵優秀青年人才到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就業興業,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參加失業保險的可按照標準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強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人才資源供給,定期發布人才需求目錄,開設公益性招聘專場,組織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面向全國知名高校開展“智匯瀟湘”系列引才活動,依托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和“人事人才金保工程”打造“企才通”人才公共服務平臺,提供全方位人力資源保障服務。